[更多专访]
 
 

制造业跨国企业的中国策略

以下是爱立信(中国)公司 战略副总裁Robert James Parris(Bob Parris) 先生的访谈录(价值中国网根据英文访谈录音整理、编译)。
 
   
价值中国:很高兴有机会您接受价值中国网的采访。作为一个著名跨国企业的高层管理者,您有着非常丰富的管理经验。我们很感兴趣您在中国的工作故事,能否介绍一些让您印象深刻的经历?
BOB:简介

BOB:
我从事电信行业有几十年了,工作范围涉及技术、产品、营销、战略等多个领域。我在亚洲、欧洲、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工作过。

我本人来中国,也有17年了。在中国做业务,我印象最深刻的是,生意交往当中,信任和关系很重要,你可能都不需要一个合同。

我们在中国建立了很强大的合资企业,与欧洲传统的手机设备厂商的方式不同。欧洲其它的同类企业,他们可能在世界各地生产,然后在东欧组装后,往在欧美销售;而我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,原材料100%本地化采购,而且是在中国产地组装完成后发货到欧洲,直接销售。这样,总体的成本更低、供货时间更快。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。这是我们“全球化产品的本地化策略”的一部分。那是1998年,我们就开始这样做。后来,我们也把我们的工厂搬到了北京机场附近,这样是为了方便出口。开始时,我们的合资工厂只有500人,7年后有了3000人的规模。我们成为了北京地区第二大的手机出口厂商。

我们还特别设立了一个机构,专门管理手机的生产。我们的零部件本地化率,也达到了90%。我们找到了很好的本地的人才和经理人,我们也从瑞典引进了具备很强企业家精神的管理团队。

我们需要企业规模,需要降低成本,因此,也在南京、上海都建立了工厂。2004,我们将这些工厂出售给了合并后的索尼-爱立信公司。当时,北京的合资工厂已经有6000人的规模。因为这些出色的工作,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收益和就业机会,我们获得了北京市市长的奖励。我也因此深感荣兴。


2005年,我曾经一度到上海工作,负责爱立信所有的项目、以及各领域的合作管理,范围相当广泛的。稍后,我又回到北京,负责策略合资企业的项目。这就是我在中国的工作。很令人兴奋。



Robert James Parris(Bob Parris) 现任爱立信(中国)公司战略副总裁,负责爱立信公司短期和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的策略联盟事务。包括数十年的国际商业管理经验,他还在中国拥有超过17年的管理经验。



个人简介

公司网址
价值中国:能否谈一谈您在中国工作期间,在商业所面临的挑战?
 

BOB:
从一般意义上说,在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和在其它国家所面临的,没有太大的区别。

我发现我的中国同事和朋友们,他们非常工作非常非常的努力,他们善于自我激励,热爱学习,非常勤奋,非常投入,整天都在工作。他们也渴望各种信息,渴望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。他们在面临一些突发问题时,也具有相当的灵活性。这都是我所看到的、中国同仁们所具备的、很多方面的优势。当你要设立一个商业机构时,你要学会运用他们这些优势,同时,也帮助他们成长。

说到挑战,我不认为语言是一个大的问题。这里有很多人,他们可以很好地用英语进行沟通。也有很多很好的翻译,在业务中如果需要的话。语言已经不是一个优势,即使在谈判中。

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如何管理个人的职业生涯。在其它地方和国家,经理人可以今天是一个总监,明天是一个总裁,而后天是一个执行总监,也就是说,职位可上可下,人们不会认为这是丢面子。而在中国,这就很困难。人们的职位只能上不能下。所以经常会将一个人放在不合适的位置上。一个人,可能是一位很好的销售人员,但不一定就是一位好经理。而且,他如果到其它公司,也必须是同样相当的职位,这就是一个职位损害了个人职业成长的例子。但在中国,经常为了鼓励职业人士成长,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——将职位提升作为唯一的手段。所以,我认为,为人们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就变得很重要,不一定是职位的提升。

如何处理这个具体的问题,这是一个很具实践性的技术。我们努力确保,我们将合适的人提升。而不是提升后发现不合适,那样,就很难再行调整。而且,事先,先给很多相关的候选人一些学习机会。中国人喜欢学习。而不是做一些事情,损害他们的职业道路的发展。

另外一点,与其说是挑战,不如说是,如何在中国做生意需要注意的事项。在中国做生意,不见得最好的产品和最好的产品,就一定在业务效果上差别显著。著名的国际企业不见得就一定能够竞争过本地的公司。更重要的是,企业和买方的关系。我不是说产品的品质不重要,而是说,在产品品质没有问题的前提下,关系有时候更重要。我们互相信任,生意的机会就多一些。我们不能相当然地认为什么事情就一定会发生,我们要努力工作。不能做过多的许诺,而要努力达到人们的预期。

你从这里看到窗外(爱立信公司驻汉威大厦—译注),在CBD这个区域,大量的外立面是玻璃幕墙的高楼正在兴建当中。你可能会认为中国正在激烈的改变当中。一方面,可能是;而另一方面,一些文化层面的东西,还是中国的。原则上的东西并没有大的改变。这可能是外国人在中国做生意要面临的问题。很多外国人从机场过来,一路上看的眼花缭乱,到处是现代化的建筑,然后他们住在国贸等五星级酒店,说“这就是中国”。不对。这不是中国。我建议他们应当走出去,走出北京、上海这些大城市。到其它地方,去看看真实中国,去感受真实的中国文化。



 
价值中国:还有什么方面,从文化差异的角度,对您影响比较深刻的?
 


BOB:
充分地了解文化,就可以获得一个双赢的局面。在中国长期的关系很重要,大家都要注意。即使你的公司在经营一种很简单的商品,消费者也希望你这家公司明天还在,还有服务。所以,这是关键。

有一个正面的感受,不可思议,就是这里的人们对于工作的投入程度。而且,在中国,政府很支持经济和商业的投入。我可以比较中国和印度。两个都是很大的国家,人口众多的国家。中国政府在为人民创造财富方面,做得很好、更好。我十多年前到中国,路上没有这么多车,也没有这么多高楼。人们对这个国家的热爱,非常的强烈。比如:公众对奥运会的支持和投入,你在国家根本看不到。外国人根本不可能相信,二十年的变化会这么大。真是不可思议的变化!而且,更重要的是,这是在一个可控的、稳定的、情形下的变化。是“渐变”,不是“革命”。

而且,我相信中国将持续增长,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中国经济将更为全球化。当然,印度有印度的优势,那就是语言。我听到过一个笑话——有人问印度人:“你们担心来自中国的竞争吗?”,回答:“不担心,因为我们作梦,说的都是英文。”我不知道这是否有意义,你可以想象。哈哈……



 
价值中国:发现您关心的很多的话题,是宏观经济方面的话题,而不是具体经营的话题?
 

BOB:
是啊,作为负责策略经营层面的管理者,我不仅需要了解和思考今天问题,也需要了解和思考明天的问题、或者说,宏观经济的问题。因为每建立一个工厂或业务,我们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。从投资的效果看,这是需要深入考量的。人才获取的问题、降低和分散成本的问题、规避汇率风险的问题、整合各方资源的问题、本地化商业模式的问题等等,都需要综合来考虑。我们需要考虑更长时间的问题。

比如:几年前,我们零部件本地化率和现在的情形(现在已经达到了90%的本地化)已经完全不同了,这就有很多基础性的问题需要提前很多年来考虑。



 
价值中国:那么,针对如何管理一家在中国的外国企业,您还有什么其它的建议?
 
 
BOB:
当你在中国管理一个外国企业,首先,一点很重要的就是,你要获得来自你本国的支持。技术的、和财务的,经营战略等方面的支持。爱立信是一家的瑞典企业,你需要管理外汇,你需要进口瑞典的技术,你也需要有国际视野和经营能力的人才。你当然首先需要信任来自“家里”(home country)的人。哈哈……

第二,是人才的多文化管理问题。传统地,一家外国企业的CFO和执行董事通常会是本国人;对于一个技术类型的企业,也通常会使用本国的技术人才来做技术管理;而使用本地的人才进行营销和生产。这必然是一种集合的人才策略。当我在索尼-爱立信公司从事管理时,我们有日本人、瑞典人、和中国人,三个国家、三种文化,这需要避免文化的冲突,同时,充分运用不同文化的优势。也有这种情况,在这样一家企业,外国人来了,又走了,他们没有充分受到训练,人的管理很重要。

另一方面,就是关于全球化的一些问题。中国会加入,也必须加入球经济。我认为,全球化比较重要的一点,除了贸易全球化,就是全球化的标准。当然,中国也会有自己的标准。但中国在早期通常需要向其它的全球标准支付技术使用费。标准,也将是一种综合的情形。

谈到中国企业全球化,走出去,我认为,他们压力的确很大。在其它国家、其它文化完全不同的背景下,在中国可行的策略和方式,在其它地方不一定可行。需要充分地了解当地做生意的方式,从当地人那里得到有价值的意见。就象“关系”资源在中国很有效,而在其它地方却不一定有效;全球化也有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。中国不少企业现在有了一定的资本,为了走出去,可以购买当地的企业,但不一定能管理好。有一个好的方法,象SONY公司当年,他们就用外国人做国际企业的总经理。实践证明,这是很有效的。

还有一点,欧洲和美国市场的消费者还不太相信,来自其它国家生产的产品的质量。就想当年的香港和日本在进入欧美市场所面临的困难一样,中国企业也在面临这些困难。

同时,欧美市场的服务成本很高,人工成本很高,这可能稀释了中国企业的制造成本方面的优势。。


有的企业是很好的供应商,有的企业提供很好的端到端产品和服务,有的企业靠的是品牌,有的企业偏重的是质量。这都需要很认真的考虑自身的定位。但有一点是确定,企业需要有长期的利润空间,才可能在国际化市场中长期生存下去。

另外,我也看到中国正在增加技术开发(R&D)方面的投资。中国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研发中心,会有越来越多的技术专利。这很重要。但是如何获得R&D的优势,这是需要考虑的。这又回到前提条件,那就是教育。需要长期的高水准的教育。还有,需要有企业家的思维:创新。中国的优势在于有创新的人才,而且不希望再有革命。可以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发展。

当然,我们也会看到,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在提高,政府希望提高工人的工资。沿海城市的人工成本也在提高 

 
京ICP证041343号 京ICP备120058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0565号
Copyright 2004-2024 版权所有 价值网